任若恩(1996,1998)、金碚(1996,1997)等分别从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制造业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经信(2003、)白木(2003)、张晓宁(2004)、高潮(2005)研究表明,中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出口贸易增长迅猛,出口空间广阔。刘春玲(2001)分析了中国农业机械产品竞争力情况。刘向阳(2005)、张晓宁(2003,2005)、农博(2005)研究发现,亚洲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主要市场,占农业机械出口总额的四到五成,但中国农业机械出口所占比重与目前国内产业规模不成比例,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虽然中国农业机械产品出口空间巨大,但当务之急是提高其出口竞争力,才能真正在对外贸易中获得较大利益。颜蜂(2002)从外资进入的角度讨论其对中国农业机械企业的影响。指出外资的进入将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张晓宁(2004)分析中国农业机械主要进出口经营企业由以国有企业为主向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重发展。
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还需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目前,专题研究中国农业机械产品竞争力的文献较少。连小璐等(2004)指出中国主要出口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不高,中国应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主要农业机械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唐骁鹏、林琳等(2006)学者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连小璐(2004)采用比较优势测算指标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农业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中国农业机械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正在增强,同时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只有少数农业机械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姚蕾(2006)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农业机械产品出口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分析在中国农业机械产品出口中市场规模效应、市场分布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各自的作用及贡献。得出结果,中国农业机械产品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产品竞争力提高引起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中国农业机械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市场分布效应对农业机械出口的作用由负面作用转为正向作用。魏保平(2003)在贸易口径下对大类农业机械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中国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种类虽多,但是其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还很弱,与农业机械制造强国尚有很大的差距。提出农业机械企业应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实现由农业机械生产大国向农业机械生产强国的转变。王涛生(2003)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关措施和建议。张勋(2003)提出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